政策|“电动贵阳”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2022.10.13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贵安推动“电动贵阳”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市管企业,贵安新区办公室:


《贵阳贵安推动“电动贵阳”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9月9日



贵阳贵安推动“电动贵阳”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加快推进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充换电需求,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办〔2020〕3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规〔2022〕53号)、《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2年推进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贵阳贵安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绿色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新能源汽车与电池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围绕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出行条件持续改善等关键问题,以投资拉动为牵引,以场景驱动为方向,以产业带动为重点,以智慧联动为突破,以政策推动为抓手,以科技创新和要素保障为支撑,推动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构建“车、电、桩(站)、网、景”深度融合的生态圈,以高效现代能源服务产业集聚新能源制造优势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的“电动贵阳”模式,实现贵阳试点、贵州示范、全国拓展的发展态势,通过“五动”协同推动“电动贵阳”高质量发展。


(注:车—新能源汽车、电—电池及材料、桩(站)—充换电设施、网—智能网联、景—应用场景)


二、发展目标


2022年,全面开展“电动贵阳”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项目落地,建立健全产业链条,明确充换电设施建设原则,制定充换电设施布局规划,有序开展充换电设施建设,搭建充换电设施智慧化管理平台,接入首批核心功能,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动矿山、城市转运等重点场景开展电动化转型。


2023年,“电动贵阳”建设实现新突破,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产能突破30万辆,新能源电池产能突破80GWh,全市新建充换电设施超过1500个(包含不低于100个换电站),智慧化管理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突破35000辆。


2025年,“电动贵阳”建设取得成效,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充换电设施布局合理、使用便捷,智慧化管理水平处于国内水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30万辆,产值突破500亿元,力争800亿元;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能突破100GWh,产值突破1500亿元,力争2000亿元;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突破10000个;“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初步建成,中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环境商业化应用;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0万辆。


三、主要任务


(一)投资拉动


加大产业投资力度。优先推荐支持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项目申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省工业化发展基金等专项。发挥贵阳市工业发展资金池和基金的作用,联合产业龙头企业,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成立100亿元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子基金,以创新性和示范性为标准,通过市场化投资与资本招商的模式,健全贵阳贵安新能源产业链与生态价值链,做大做强以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为双核心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办、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注:各责任单位按本单位职能开展工作,下同)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聚焦换电站点建设要求,明确准入门槛,首批示范企业建设换电站点不得低于30个。为缓解重资产投资压力,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和银行授信,配套省、市两级相关产业引导基金注资,支持符合申请专项债条件的主体加大专项债的申请和利用,支持优势企业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加强运营投资管理。支持贵阳产控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组建数字能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为“电动贵阳”产业生态优先保障电池资产供应并提供千亿级的BAAS电池租用服务(即“电池银行”,一是降低购车成本,二是减轻运营压力,三是实现电池资产的统一管理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性),负责新能源产业生态相关重资产投资并导入信用、土地、电力等要素资源;支持数字能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新能源汽车运营商以SPV基金方式设立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负责提供出行及运输解决方案;支持数字能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加快融资方式创新,加快推进与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接轨,适时探索ABS(资产证券化)、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绿色金融租赁等产品配套,拓宽融资途径。(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财政局)


专栏1 “电动贵阳”产业生态工程重点示范项目


数字能源资产管理示范项目。组建数字能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能源资产管理和产业生态投资为抓手,通过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同行业布局换电及储能场景,链接并打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梯次利用、回收及循环再生等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适时投资布局智能化和服务化等各领域环节,分场景实现新能源服务的规模化。


数字城市货运智慧调度示范项目。集合运营、科技、金融、主机厂等各方参与,基于货运交易、路权管理、车电分离、电池银行等关键场景,以技术架构和数据AI赋能城市货运,打造数字化城市货运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车联网技术精准定位运输各节点,为政府实现可视化智能监管及智能路权分配等免费公共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运力调度管理、城市货运业务撮合、车辆补能规划等增值服务。


乘用车可充可换示范项目。引进可充可换乘用车生产线,带动新能源三电软硬件、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身、底盘、电子电器、仿真分析、工艺工程、概念造型、试制试验、生产管控等各领域发展,推出兼具经济性与智驾体验感且充换兼顾的新能源车型。


商用车可充可换示范项目。引进可充可换商用车生产线,集聚一线商用车及新能源赛道头部人才团队,通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方联动,实现“货—车—仓”打通,打造智慧物流生态网,同时通过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实现一人带多车的运营模式,适时推动RoboTruck(无人驾驶卡车)落地,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共享出行示范项目。与共享出行平台合作,联合整车厂推动可充可换车辆应用推广,以出行服务支撑换电生态,推动车店分离模式推广示范,引导私人用车使用充换电服务,适时推动RoboTaxi(无人驾驶乘用车)落地。


移动能源运营示范项目集群。聚焦大宗物资运输及城市重卡运输,同步挖掘矿山、热电、铝厂、港口、渣土等短倒场景,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响应绿色城配政策号召,以经济发展带(小城际)为场景,实现物流场景全面电动化,降低运输成本;依托出行平台,大规模推进网约车、共享出行及私人领域换电模式应用。


新能源及储能开发及智慧运营示范项目。通过新能源及储能的开发、投资、运维,探索发展城市光储与梯次电池储能项目,建立智慧能源运营平台,赋能各类资源,参与电力系统的需求与调配,结合需求响应、电力市场化交易、虚拟电网等应用场景,利用数字化工具与数字化产品建设新能源的价值与能力模型,逐步形成绿色能源领域建设、生产、运维、销售、回收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软包电池示范项目。引入软包电池团队总部落地贵阳,设立电池和材料研发中心,带动新能源产业上下游企业、核心人才入驻,借助软包电池优势,研发生产满足市场急需的安全性、高性能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示范项目。引入具有电池制造经验的电池企业和电池运维管理服务商,作为独立第三方技术力量,配合各产业方落地数字能源(电池银行)项目,精准把握电池状态,分析电池的异常热失控风险,并通过全生命周期的电池资产管理分析以及梯次再生回收的残值评估,为提升电池资产有效利用率提供充换电运维管理方案。


(二)构建场景驱动


完善设施空间布局。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电网规划、土地供应计划等衔接,紧密结合不同车型、不同场景充换电需求,科学合理确定充换电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建设规模等,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贵阳贵安公共充换电场站布局规划。优先利用现有充电场站、停车场等存量场地资源加快换电站建设。到2022年底,制定贵阳贵安公共充换电设施空间规划布局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建设充换电设施,加快推进居民小区、公共停车场、高速路和国省道、旅游景区和集散中心、单位和园区、矿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贵阳贵安充换电网络,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国资委)


专栏2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1.推进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居住社区按照不低于停车位10%的比例配建充电基础设施,并100%预留安装条件,预留安装条件时需将管线和桥架等供电设施建设到车位以满足直接装表需要。既有居住社区需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具备安装条件的,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电车位,通过“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满足居民充电需求。


2.完善公共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有大型城市综合体、商场、超市、文化体育场馆、宾馆以及交通枢纽、城市道路等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停车场应按20%的车位比例建设充电设施。在绕城高速范围以内建设充换电一体化共享场站。


3.加强县城、乡镇充电网络布局。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要求,结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城、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县县全覆盖”、小型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优先在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


4.加快高速路、国省道充换电网络有效覆盖。鼓励高速公路贵阳段服务区自建或与第三方合作建设充换电设施,到2025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覆盖率不低于80%。加快国、省道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城际、城郊客运公路,与旅游专线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资源,在沿线建设城际快充、换电网络。


5.加快旅游景区、集散中心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要结合游客接待量和充换电需求,在营运车辆停放场、景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充换电设施。到2023年底,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或游客集散中心按游客需求和停车场建设条件配建充电设施。


6.提升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保障。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等内部停车场加快配建相应比例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桩对外开放,提升公共充电供给能力。


7.推动油、气、电交通能源设施融合。加快推进油、气、电融合建设实施机制,新建加油(气)站应同步规划建设相应数量的充电基础设施或换电站,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纳入项目审批验收范围,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加快推进既有加油(气)站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到2023年底,全市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基本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全覆盖。打造重点商用场景。依托磷化集团、中铝集团、矿能集团等重点企业,重点围绕矿场、城市转运等场景,推动矿山用车、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等领域电动化转型;贵阳市内城市配送用车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采购使用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物流汽车开放路权,支持贵阳物流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搭建数字城配平台,并协同社会资源投放新能源配送商用示范车辆,作为路权及货运智慧调度的车辆试点,统一纳入数字城运平台进行调度。示范开展城市配送、城郊配送以及面向遵义、安顺等周边城市城际配送。针对城市外卖、快递等领域,强化对电动两轮、三轮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市交委、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邮政管理局)


拓展乘用车场景。聚焦分时租赁汽车的商业运营场景,支持运营企业和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引导分时租赁汽车平台公司开展充换电设施营运、汽车销售、保险、维修等服务。鼓励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规范管理共享新能源汽车、自行车,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责任单位:市交委、市商务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


专栏3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行动


1.推动全市网约车、分时租赁汽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


2.提高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加快推动环卫、城市邮政、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车辆电动化,在A级旅游景区全面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3.促进新能源环卫及短途重卡工程机械推广应用。率先在环卫、渣土、混凝土车、短途运输、城建物流以及矿场等特定场景开展新能源重型货车推广应用,对新能源重型货车研发或运营予以支持。


4.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更新。督促公共领域车辆使用单位,严格执行汽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为更新新能源汽车腾挪空间。加大柴油货车淘汰报废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制定经济补偿等措施,推进老旧车辆提前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


(三)实施产业带动


壮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既有龙头企业产能释放,推动在建重点项目投产,兼并重组盘活低效产能,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实现乘用车、客车、商用车、专用车各领域的突破。锚定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发展趋势,依托全省金属材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铝合金车身、底盘、轮毂、结构件、电池包外壳等关键部件。支持整车企业在贵州布局核心供应链,大力引进第三方电机电控龙头企业。紧盯智能化、网联化技术方向,大力引进感知、控制、决策关键企业,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围绕小型锂电领域,引进电动两轮、三轮车企业,丰富电动车产业格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


做强电池终端产业。面向新能源乘用车领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充电倍率需求,重点发展高镍三元电池、长寿命磷酸铁锂等电池材料路线,并探索全面覆盖硬壳、软包、圆柱等多种电池技术路线。面向新能源商用车和专用车的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低成本需求,重点发展磷酸铁锂电池。抢抓储能电池发展新赛道,支持现有动力电池企业布局储能产品,同时引进储能电池逆变器、储能集成商等配套企业,完善产业生态。紧抓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消费电子市场扩张机遇,引进培育品牌型消费电池企业,重点发展高效化、轻薄化产品。支持重点企业研发生产无模组电池包(CTP)、4680、刀片电池等产品,加快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培育发展新兴产品。加强对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动力电池产品的跟踪分析,拓宽电池发展方向。(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市科技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投资促进局)


夯实电池材料基础。大力构建以正材料、电解液为引领,涵盖负材料、隔膜及其他配套材料的锂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坚持磷系、三元两条路线并重,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强化前驱体配套,提升正材料生产能力。增强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等电解液原料制备能力,重点发展磷酸铁锂、三元电池专配电解液、电解质等产品。引进培育负材料、隔膜、电池铝箔、铝塑膜等企业项目。紧跟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固态化等技术发展趋势,发展高容量富锂正材料、高容量硅/碳负材料、全固态电解质、耐高温隔膜等电池材料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市科技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投资促进局)


积发展关联产业。通过市场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引进充电桩、充换(电)站设备生产企业,打造区域性生产制造基地或总部。加快建设新能源电池回收拆解综合利用基地,争取国家新能源电池拆解回收利用绿色牌照。支持磷化集团、数字能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换电车企、换电运营商、第三方回收利用企业在贵阳贵安自建、共建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探索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的电池循环经济商业模式。(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国资委、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投资促进局)


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根据各区(市、县、开发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布局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项目,构建三区三园。贵安新区依托宁德时代项目、奇瑞商用车产业基地项目等,发展动力电池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区依托比亚迪现有产线完善电池产业链,同时布局BMS(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电控等关联产业,培育孵化储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新领域;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发展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开阳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磷酸铁锂正材料、负材料、电解液及相关配套。息烽化工园区布局电解质、电解液、正材料及电池拆解回收利用。清镇铝加工园区重点提供涉铝材料配套支撑。贵阳综合保税区、白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结合自身要素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差异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白云区、清镇市、息烽县、开阳县政府,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专栏4 “电动贵阳”重点产业项目


贵州奇瑞商用车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投资24亿元,生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能5万辆/年,满产年产值预计500亿元。


贵州双龙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164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计划生产SUV及MPV等车型,产能20—30万辆/年,满产年产值预计250—400亿元。


中电新能源汽车西南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40亿元,建设微面、轻卡新能源物流汽车生产线及其他零部件配套产业园,产能5万辆/年,满产年产值预计100亿元。


贵州忠辉重工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厢式运输车、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产能4000辆/年,预计年产值2亿元。


贵州翰凯斯自动驾驶产线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扩充产线,提升生产产能至1万台,预计年产值30亿元。


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扩能增产项目。计划投资40亿元,新建动力电池及电池PACK线项目,新增15GWh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年产值预计80亿元。


宁德时代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计划投资70亿元,建设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及相关配套,一期实际产能为25GWh,预计年产值150亿元。


贵阳比耐锂离子电池及其PACK生产线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0.38亿元,建设锂离子电池及其PACK生产线,规划产能10GWh,预计年产值120亿元。


贵州振华锂离子电池正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沙文二期)。计划投资7.8亿元,新建生产车间及其他配套建筑,建设锂离子电池正材料智能化生产线,产能1.2万吨/年,预计年产值17亿元。


安达科技5万吨/年磷酸铁锂及配套建设项目。投资7亿元,建设磷酸铁锂及配套前驱体生产线,预计年产值40亿元。


盛泽威化工2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副产18万吨/年硫酸铵项目。计划投资7.28亿元,主要生产电池级磷酸铁新材料,预计年产值40亿元。贵州磷化(集团)3万吨/年磷酸铁项目(息烽)。计划投资3.3亿元,建设磷酸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预计年产值4.5亿元。


中伟股份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一体化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新建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生产线,预计年产值50亿元。


中科星城10万吨负材料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负材料生产线,预计年产值30亿元。


湖南航盛锂能年产3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计划投资3.8亿元,建设自动化电解液生产线两条,预计年产值24亿元。


时代思康5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双氟磺酰亚胺锂生产线,预计年产值150亿元。


贵州磷化(集团)10kt/a六氟磷酸锂项目(1期)。计划投资9.87亿元,建设六氟磷酸锂生产线,预计年产值35亿元。


贵州磷化氟硅科技年产3万吨氟化氢/氢氟酸项目。计划投资2.9亿元,建设无水氟化氢生产系统及其附属设施,预计年产值3.5亿元。


贵州瓮福开磷氟硅新材料无水氟化氢技术改造升级项目。计划投资0.45亿元,在原有基础上扩能技改增加产能,预计年产值0.87亿元。


贵州贵铝3万吨电池铝箔项目。计划投资1.4亿元,建设电池铝箔生产线,预计年产值9亿元。


贵阳一欣年产1.5亿套结构件项目。计划投资6.2亿元,建设1.5亿套电池铝壳及盖板生产线,预计年产值20亿元。


(四)创新智慧联动


建立充换电智慧运营平台。围绕用户需求,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大力推进“互联网+充换电站”一体化发展,通过统筹各家充换电示范运营企业建立全市充换电设施网络平台。逐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各类充换电设施在云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在线监控、状态查询、电站导航、换电预约、费用结算等功能,提高充换电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感。针对电池资产的高效利用和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开发,由数字能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牵头建立动力电池溯源监管系统,通过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监管,掌握电池在各环节流向。(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科技局)


支持智慧运营模式创新。规范充电车位停车管理,鼓励运用车牌识别、智能地锁等模式解决燃油车占位问题。鼓励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创新运营模式,通过智能充放电、电子商务、广告权益等提供增值服务,将相关收入用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构建换电动态监测管理体系。鼓励龙头企业运用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车、站、云、网互联互通,统一构建换电基础设施动态安全监测体系,与行业主管部门形成数据互通共享。开展车辆、动力电池、换电站动态信息采集监测,切实保障数据可信可溯源,提升系统安全预警及安全运行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探索及开发智能驾驶深度应用场景。鼓励新能源车企和自动驾驶企业积在贵阳探索RoboTaxi(无人驾驶乘用车)、RoboBus(无人驾驶巴士)、RoboTruck(无人驾驶卡车)的智能化应用;根据智能化水平分级,优先给具备L2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时段分配特定路权,在BRT公交专用道路适度探索智能化的商业化开发;探索自动驾驶与无线充电补能场景的深度结合和商业化;积支持滑板底盘、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等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关键产业完善和成熟,以市场驱动探索智能化研发和商业的平衡;支持共享汽车、城配运营车辆、市政环卫车辆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在非高峰期或特定时段(如夜间),探索以低速模式进一步开放自动驾驶路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商务局、市交委、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强化政策推动


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制定能源、土地、资金等系统扶持政策,推动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发展。贯彻执行国家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端的支持力度。制定示范应用项目奖励政策,对网约车、中重型卡车等重点应用领域示范应用项目给予支持,用于降低车辆综合使用成本。建立健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审批制度、办法,设立充换电基础设施审批绿色通道。充换电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对符合条件的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统一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分时优惠。推动落实新能源汽车免限行、停车优惠等支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金融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税务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专栏5 “电动贵阳”重点政策


产业扶持政策。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市国资委、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积争取省专项资金支持,落实相关补贴奖励制度,支持扩大有效投资、产能有效释放、创新平台建设、研发成果转化等。参照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结合贵阳贵安实际,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设施建设政策。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换电设施建设给予财政支持,加强大功率充电、车网互动等示范类设施的补贴力度,鼓励和引导市场加大充换电设施建设。


推广应用政策。贯彻执行国家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绿色金融在新能源消费端的支持力度。合理制定城乡居民购置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策划实施推广活动,有效拉动消费。


探索试点政策。围绕裸车销售、电池银行、充换兼容、智能管理、刷卡消费等新模式,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形成试点示范。


加快制定规范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制定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纯电动网约车、建筑垃圾运输车和混凝土运输车等规范或技术条件,筛选符合条件的车辆纳入推广车型目录。支持相关车企加快研发换电车型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工作;加快主推换电车型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补贴车型目录工作。执行国家出台的有关充换电基础设施技术标准规范,鼓励相关企业或团队参与充换电产业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报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后,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起草充换电基础设施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制定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验收标准,规范充换电基础设施的计量计费、标识体系、使用方法和验收程序等。在重卡、轻卡及两轮车等标准较为成熟的领域,探索出台明确的时间表强制推动换电标准和接口的规范统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加强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车辆和电池运行监测,实现车辆安全实时跟踪、车况数据采集、故障及风险提示等功能。强化汽车、电池和充电设施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严格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设安装质量安全把关,在加油站、加气站建设安装充电设施应布置在辅助服务区内。充电设施业主、居住社区管理单位、售后维保单位等应加强充电设施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能源、住房城乡建设、消防部门结合职责,加强配套供电、规划建设及集中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建立火灾事故调查处理、溯源机制,鼓励相关安全责任保险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六)加速科技创新


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顺应电动化趋势,依托吉利汽车、奇瑞长江等整车企业,推进整车集成技术创新,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加强研发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等技术,提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面向智能汽车时代,重点突破电子电气架构、多源传感信息融合感知、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人机交互及人机共驾、整车电磁兼容等共性交叉技术。(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加强电池技术创新。依托贵州科学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加快推动国家及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相关创新研发平台和载体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以产业发展需求为重点布局创新研发领域,重点开展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技术研究,加强科技服务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促进充换电技术创新。推广应用高防护大功率充电系统、无线充电、自动无人充电等创新技术。引导居民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加快开展智能有序充电示范小区建设,逐步提高智能有序充电桩建设比例。鼓励将智能有序充电纳入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功能范围。支持电网企业联合车企等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融合创新平台,开展跨行业联合创新与技术研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专栏6 “电动贵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1.动力电池技术。支持振华新材料、中伟新材料等企业开展“高镍低钴”动力电池正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研发低成本、高比能、长寿命锂离子动力电池,加快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废旧动力电池在储能、备能、充换电等领域创新应用。


2.充换电技术。大力发展IGBT、V2G、ChaoJi充电技术及CTP换电技术,加强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


3.智慧交通融合技术。支持优势企业积参与充换电技术和接口、车用通信协议、智能化道路建设、数据传输与结算等标准的制定,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体系,为V2X发展奠定基础。


(七)夯实要素保障


做好土地供应保障。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强化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用地指标管理。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行节约集约供地,设定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等指标,对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用地给予优先安排。明确和细化充换电基础设施用地政策,保障公共充换电站、公交、出租、分时租赁等运营类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强化电网配套保障。做好电网规划与充电设施规划衔接,合理预留高压、大功率充电保障能力,对充换电设施配套电网建设用地、廊道空间予以保障,切实做到“设施建设、电网先行”。电网企业应为充换电基础设施报装及增容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简化手续、限时办结,保证充换电基础设施快速无障碍接入。结合实际情况及用户需求,做好产权分界点前的配套供电设施改造工作,合理配置供电容量。(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创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将产业人才引进纳入各类人才计划,落实人才政策,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所联合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养产业发展急需技能人才。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人才突破15万人。(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专栏7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


1.加强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围绕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发展和“电动贵阳”建设需求,坚持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和推进,联动市有关部门、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理顺产业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部门间、上下层级间优化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的合力。

2.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扩大引才视野,创新引才方式,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领域领军人才、青年博士、博士后以及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的支持力度,遴选培育一批杰出企业家、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电动贵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由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验收、运营等相关标准,以双周为节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开展督查考核,定期统计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信息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保有量情况,并通报相关数据。筹建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发展联盟,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的主动性,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承担统筹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发展的任务。各区(市、县、开发区)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大协调推进力度,认真制定工作细则,坚持目标导向,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三)强化多方参与。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协同的良性发展机制,做好部门联动、政企联动及市、区(市、县、开发区)联动,发挥街道、社区、业委会等基层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充分调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零部件企业、电池及材料企业、充换电企业、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积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国有企业要积响应政府决策,带头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引导社会多方主体积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四)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市内各主流媒体以“电动贵阳,绿色出行”为主题,大力宣传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施相关政策和建设推进情况,加强社会各界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良好氛围。各区(市、县、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在主要场所进行公益宣传。


安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国内销售

  • 86-19888872000
  • info@kayal.cc